发电企业向用电者支付费用,用电还有钱拿!这样离谱的事,就发生在如今的德国。 2025年开年,德国在第一个交易日电价首次跌破零,电价呈“负增长”的状态持续了四个小时,也就是说在这几个小时的时间段内
发电企业向用电者支付费用,用电还有钱拿!这样离谱的事,就发生在如今的德国。
2025年开年,德国在第一个交易日电价首次跌破零,电价呈“负增长”的状态持续了四个小时,也就是说在这几个小时的时间段内用电,居民不但不用掏钱用电,供电企业还必须要倒贴。
其实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德国不是第一次了,在整个2024年间,德国的“负价电”时段加起来共有468小时,在这些时间内居民用电均不需要支付电费,全部都由供电商买单,这也使很多家庭开启了一场“用电狂欢”。
不仅仅是德国供电商遭遇到了这种窘境,在2024年法国的“负电量”时段高达356小时,紧随其后,而西班牙整年则有247小时,荷兰、芬兰也不例外。
整个2024年间,前8个月欧洲所有国家共创下了7841小时的“负价电”的记录,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?
首当其冲的原因,就是因为清洁能源迅速增长,才导致欧洲电力市场的全面“崩盘”。作为一种生活必须能源,欧洲的电价却不那么稳定,它常常会根据用户的需求量和电量储存量来调整价格,所以电价也会像“股市”一样产生剧烈的波动。
而在德国负电量的时段中,就是在当时遇到了强风天气,导致风力发电达到了40吉瓦,风力产电过剩导致电力价格大跌,大大挤压了传统电力市场的空间,所以供电商才不得不贴钱请用户们消耗电量。
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,欧洲众多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,在整个2023年间,欧盟在风能、太阳能等发电项目上投资超过1100亿美元,各国也是纷纷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补贴,导致传统电力市场份额锐减。
相比于传统发电,风能、太阳能、水能等发电成本可以忽略不计,所以导致一些欧洲国家每逢强风、暴雨时节都会产生“负电价”的现象,让众国发电商叫苦不迭,甚至呼吁当地政府限制新能源发电补贴,确保传统供电商维持经营的最低费用。
可能这时候就有人会问,为什么德国等欧洲国家不能在电力峰值储存电量,等电力价格平稳再对外销售呢?
其实不是供电商们不想这么做,是根本就做不到,虽然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电力市场,储电设施却一直没能跟上,储存过剩电量反而会产生更多的成本。
而且传动发电机重新启停的成本非常昂贵,所以发电商就算是碰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,也不能随意停止发电器的工作,结合算起来储存成本,不得不用“负电价”的方式进行清仓,和新能源发电方式相抗衡。